总访问量: 104120
×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点击换一个
企业专栏
设计感言
有底蕴的时尚——中国的新古典主义
发布日期:2011/11/21 15:39:41  浏览:1007 次
曾几何时,在欧洲人眼里,美国不过是一片荒蛮之地,美国人不过是在欧洲大地上实在混不下去被迫跑到新大陆去开荒的一帮乌合之众。即便到了今时今日,在不少正统的欧洲人心目中,美国仍然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地方,美国人当然也更谈不上有什么文化可言了。但就是这样一帮乌合之众在这样一片曾经荒芜的土地上建立起了这样一个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并且相伴相生出这样一个四海横行的强势文化。

而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即便欧洲人是如此的不齿,即便美国人是如此的唯我独尊,但我们在美国仍然到处可以看到欧洲的影子或者痕迹。在欧洲人当初的迫压之下(也包括现在流行的封锁禁运),在美国人立志特立独行之下,美国人不但生存下来、发展起来,而且还成为了世界头号强国。但在这样一个强大如斯、经济、科技高度发达、创新领先的国度里,无论是宗教、礼仪、建筑,还是语言,甚至地名、人名,你都能清晰地看到美国和美国人与欧洲和欧洲人之间的渊源。这是谁都无法割断的东西。

美国人在对待传统上的态度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如果说美国人身上继承了部分欧洲人的特质的话,这种特质严格来说是传统的或者古典的,而且是其中的精华。精华之所以精华是因为它早已经历了时间和世代人的思考、实践和验证,是人类智慧和价值的公理。这些精华,美国人是不会一脚踹开的。不但没有舍弃,他们所做的最聪明的一件事是把这些已经被证明的优秀传统和价值从宫廷殿堂里从王宫贵族身上拿到街头市井放到普罗大众身边,让他们平民化、大众化,让他们的大众和生活都得以享受到这些价值。

但另一方面他们也绝不统统拿来、全盘照搬。都说而美国人最有创新精神,但事实上美国人创新精神的背后是他们的实用主义。好的我都要(他们现在早已不仅仅从欧洲拿来而是从全世界拿来了),不好的不要,不好用的我要给它改良过来,让它变得好用。

最简单的比如说语言。都是英语,英国人说的英语不但语法句式讲究,发音还短且快,这对“没什么文化”的新大陆移民可不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所以英语到了美国就化繁为简,基本的东西没变,但少了层层叠叠的句式转换,发音更饱满宏亮,让人一听就知道在说啥,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同样在建筑上,美国人也进行了类似的“创新”。别看大都市里摩天大楼比肩耸立,但像倒霉的世贸大厦那样的纯现代建筑所占的比例并不多,更多的还是带着古典风格痕迹的楼宇。这些建筑外观和内部装饰也许是哥特式的、拜占庭式的、也许是两者或者多者的混合,但在功能和结构设计上可没多少古典的影子。

所以当你真正走近美国之后,套用现在流行的设计语汇,你会发现,美国和美国人其实挺“新古典”、挺“混搭”的。

而所谓的美式家具其实也不过是这样的一种产物。

美国家具设计和美国历史一样,本来没有什么值得骄傲和可炫耀的地方。它没有德国包豪斯的创新,没有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渊源,也没有西班牙、丹麦精细的工艺传统。但在美式家具中你却能看到大量传统欧洲设计的缩影,比如高大的造型来自于欧洲的古典建筑,细部的雕塑、雕刻来自古罗马、西班牙式等风格,甚至你能经常从中见到亚洲、非洲的一些痕迹。但不管是哪来的,统统都被简化过,而且更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也更适应美国人“随意”、“慵懒“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

又是好的都拿来,不好用的改成好用的,这就是所谓“联邦式(Federal Style) ”的美式家具—— 崇尚古典韵味,但又不完全因循守旧,强调实用舒适和融合现代时尚审美。所以如果要为所谓”新古典“家具找一个代表的话,美式家具就是西方家具中当仁不让的典型。

而作为家具的发源地和当今的家具生产大国,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代表。

早在夏、商、西周、春秋各时期,中国已有大量青铜家具和木家具问世。秦汉时期,漆木家具便灿若星辰、艳如织锦。历经唐宋,到了16世纪的明代,中国家具业取得最为伟大的成就。明代家具在设计上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其造型蕴含的对比美、对称美、均衡美,以及整体的简洁和合度,至今犹令中外家具设计大师们叹若观止。可以说,明代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制造的顶峰,成为世界家具史上和人类文化的瑰宝。(本段摘自百度,因观点高度一致,不另再费笔累述。)

我们有更远久的历史、更丰富的文化、更有内涵的价值,更理应在设计包括家具设计上有更独特的创造和更高的成就。但是自晚清以来,我们的家具设计便随国运逐日式微衰败。直至今日,我们说得出口、拿得出手的还是明式家具。我们可以为之骄傲,因为我们的祖先老早就创造了如此的辉煌;但我们也为之惭疚,因为自打十六十七世纪之后,我们便再没有创造出世人瞩目的、属于我们自己的设计!

看看现在的家具市场,有多少是属于我们真正原创的、或者源自中国的、真正称得上优秀的设计?除了1992年联邦家私的“联邦椅”引起过轰动和追捧之外,我们还见到过哪些基于我们自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创新、创造并符合当代中国人生活的作品?

板式家具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它大大地降低了家具的生产和购买成本,就像麦当劳、肯德基这种快速而廉价的食品能以低廉的价格快速地填饱你的肚子一样,充分满足了国人小康生活阶段的家居需要,功不可没。但垃圾食品就是垃圾食品,它能给你带来热量,却无法给你带来营养。当然板式家具并不是垃圾家具,但不管是使用中密度板的还是密度板上贴木皮的,它都只是人造材料组合而成的物件,无论再怎么包装粉饰,它也掩盖不了其与生俱来的环保缺陷和价值短板,更满足不了富足起来的人们对更优生活品质的要求——包括对健康、精神、文化和物我和谐相生的渴求。你怎么能要求麦当劳能让你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吃出健康、文化和享受来呢?当人的生活开始进入到一个更高的阶段的时候,板式家具也注定只是人类生活史上的一个阶段性产物。

板式家具不是我们的创造,它只是一个舶来之品。而伴随这个舶来品一起舶来的还有所谓的现代家具设计。我们无意批判评说这些年来国内的家具设计同行——当你要搬来人家的东西的时候,最简单的就是把工具和工具做出来的东西一起搬过来,这一定是最快最保险的方式。美国佬不也就是这么发达起来的吗?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也不要忽略了,美国人在搬来之后是不仅要为我所用,更要为我所变的。而反观尽二十年来的中国家具设计,盛行的除了照搬还是照搬。亦步亦趋不单止,还要处处标榜自己的“正宗”“洋身份”。“风采来自意大利”、“真的很德国”、“法国老头”......,林林总总,这些不都是天天充斥我们耳边的吆喝吗?也许这是中国消费者的崇洋意识所然,市场喜欢的是这个,我不能不这样啊。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作为一个设计者、作为一个产品供应者,除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去挣钱之外,挣了钱之后,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到底何在?更深一层地去思考,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家具的从业者,我们还应该给这个行业、给这个世界带来些什么、留下些什么?

带着这样的疑惑和思考,我们不断地审视自己和自己所生存所从属的一切。在这个过程中,对美式家具的研究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启发。我们意识到,中国自身的价值就是我们最大的价值,这应该才是我们创造的真正源泉,而且只有它才能给予我们最大的发挥空间。我们无意标新立异,更没想过要扯一面什么大旗。只是我们忽然发现自己身后以及眼前这个国家的历史与现实实在给了我们太多可为之处了!中式家具设计的思路延伸进现代中国,或者说通过现代中国看传统设计,这样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惊喜!

我们好像一下找到了商业、价值和责任的结合点,并为此兴奋不已。这种兴奋让我们在动笔之初就已经忘了我们到底要设计什么样的家具。其实也不需要概念。我们就像第一次闯进实验室里的小孩一样又新鲜又兴奋,但实验室老师说:“东西都在这儿了,你们怎么弄都行。”,于是我们地东摸摸西摸摸,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把自己的感觉、把生活的经验自然而然地带了进来又揉了进去。很快一套初稿就这样做出来了。看着一件件稿样,我们几乎要蹦起来了,脱口而出——“这不就是中式新古典吗!”

是的,我们终于找到和完成了这样的设计——她有很浓很明显的传统特征和韵味,但是又不时可见一些现代的元素和符号,功能和结构上又突出了实用性和舒适性。比如我们的太师轿牛皮圈椅沙发,整体造型上她就是明式矮圈椅的水平延展,扶手还是那美得让人心动的圆润大弧线曲转,而座靠部却是类似名车座椅的鼓包式牛皮沙发座,古典美、现代感和舒适性一下全齐了。这款沙发成为了我们这个系列里的一个代表作,就像我们的一道招牌菜。广州国际展上,评委们一眼看到后就都赞不绝口,忍不住给我们发了个银奖!据说我们可是古典类(他们怎么把我们划到古典类里呢,怎么就不设个新古典类呢,郁闷!)里唯一获奖的呢!

美盈鈥斺敾ɡ娲 <wbr>中国的新古典时尚

有意思的是,不单是国内客户对我们的产品喜爱有加,连老外都被吸引过来了。展会上来了好多国外客户,,都说这是他们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看到中国也有这么漂亮的原创设计。其中美国、法国和中东有几家高端家具零售公司特意详细了解了我们产品的所有情况,准备把我们作为东方风情家具加入到他们的产品线里。由此我想到了一句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我要补充的是——与时俱进的民族的才是永恒的有生命的时尚!

背靠伟大的历史、文化和智慧,历经过岁月浮沉,见证了世间演变,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再去创造出一番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传奇!

现在,是时候让我们自己也让世界看到和感受到中国优秀的传统设计与时代结合而产生的美和魅力了!花梨传奇应该成为其中的一个优秀代表!
发表评论
  您还未登陆,只能匿名发表评论,或者您可以 登陆后发表
评  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